鵝蛋相對于雞蛋來說,更能適應高溫、低溫和干旱的環境,這使得在較為惡劣的條件下,鵝蛋的孵化幾率可能會高于雞蛋。
一、難點分析
孵化鵝蛋相較於其他禽類蛋(如雞蛋、鴨蛋)來說確實存在一些難點;同時也需要注意多個方面的事項以確保孵化成功率。以下是對孵化鵝蛋難點及注意事項的詳細分析:
二、孵化注意事項
1、溫度控制要求高
鵝蛋的孵化溫度需要精確控制,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干擾胚胎的正常發育,甚至導致其死亡。相較於雞蛋和鴨蛋,鵝蛋的孵化溫度要求稍低,但變化範圍較窄。孵化過程中,溫度需根據孵化天數進行調整,如前期溫度稍高,後期逐漸降低。建議溫度1-2天38.2℃, 3天38℃, 三天以後37.8℃,最後三天37.5℃。
2、通風換氣需求大
隨著胚胎的生長髮育,對氧氣的需求逐漸增加,因此孵化過程中需要保持足夠的通風換氣。通風換氣應避免冷風直吹,以防止胚胎受凍。
三、判斷胚胎髮育情況
1、照蛋檢查照蛋檢查是判斷胚胎髮育情況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在孵化過程中,通常需要照蛋三次,分別在鵝胚胎7日齡、15~16日齡和24日齡時進行,這被稱為頭照、二照和三照。
A、頭照(7日齡):正常胚蛋應達到“起珠”,氣室邊緣界限清楚,蛋身泛紅,下部色澤尤深,可見明顯的放射狀血管網及其中心的活動黑點,胚胎此刻在活動。若胚胎髮育遲緩,血管網分佈面小,血管也較細、色淡,則為弱精蛋。若氣室邊緣界限模糊,看不到正常的血管,有血環、血點或灰白色凝塊,胚胎不動,則為死胚蛋。
B、二照(15~16日齡):正常胚蛋應已“合攏”,即尿囊血管在銳端合攏,包圍整個胚蛋(除氣室外),在強光刺激下可見胎動,氣室大小適中,邊緣平齊清楚。若胚蛋小頭淡白(尿囊未合攏),則為弱胚蛋。若氣室顯著增大,邊界不明顯,蛋內半透明,無血管分佈,中央有死胚團塊,則為死胎蛋。
C、三照(24日齡):活胚蛋的氣室顯著增大,邊緣的界線更加明顯,除可見到粗大的血管外,全部發暗,蛋的小頭部分無發亮透光部分,稱為“封門”。若弱胎蛋小頭有部分發亮,氣室邊緣彎曲度小,則為弱胚蛋。若死胚蛋氣室更增大,邊界不明顯,蛋內發暗、混濁不清,氣室邊界有黑色血管,小頭色淺,則為死胎蛋。
D、鵝胚胎在1~10日齡時,照蛋主要觀察正面(即有胚盤的這一面),以後重點觀察背面。
四、解剖死胎蛋進行診斷
1、前期死亡(入孵後第10天內)
可能原因包括種鵝缺乏維他命A、維他命D,種蛋貯存時間過久且保存條件差,蛋殼面被微生物汙染,或孵化溫度過高等。
2、中期死亡(入孵後第11至16日齡)
可能原因有種蛋汙穢未消毒,種鵝飼料中缺乏維他命(尤其是維他命D3),胚胎軟骨畸形等。此外,翻蛋不當也可能導致尿囊未合攏的胚胎死亡。
3、後期死亡(入孵後第17日齡至出雛)
可能原因包括相對溼度過高(導致氣室很小),有一段時間高溫(導致胚胎有明顯充血現象),溫度過低(導致發育衰弱緩慢),或通風不良(導致小頭打嘴)。
4、悶死在殼內
可能原因包括出殼時溫度、溼度過高,通風不良,胚胎軟骨畸形,胎位異常,卵黃囊破裂,頸、腿麻痺軟弱等。
5、啄殼後死亡
雛鵝已啄殼打洞但未能破殼而致死於殼內,原因可能是高溫、高溼、空氣不足。雛鵝自行出殼時臍帶流血、卵黃未吸入,或意外事故如擠壓和被淹等。
6、綜合分析
判斷孵化鵝蛋過程中胚胎的死亡原因需要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全面的分析。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步驟,可以更準確地找出導致胚胎死亡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和預防。
110V自動孵蛋器推薦